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 求是网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来源:《求是》2025/10 作者:陈东晓 2025-05-16 09:45:00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陈东晓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的历史启示我们,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以协调合作为基石的多边主义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最佳方案。然而,当前个别西方国家一方面顽固奉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热衷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另一方面以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借口,粉饰包装各种“伪多边主义”行径,企图混淆国际舆论,真正的多边主义日益受到侵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多边机制遭到严重冲击。在这个历史的关键十字路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温联合国成立的初心,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多边主义一般指在国际关系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行为体,按照共同确立的行为准则,对相互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的理念。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平等和主权原则,揭开了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序幕,其通过多国代表协商达成国家间关系准则的方式,被视为近现代多边主义的萌芽。此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协约,包括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协调机制,是欧洲大国以多边形式进行国际安全合作的探索与尝试。19世纪中后期成立的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国际组织,则代表了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为解决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带来的跨国性问题所开展的多边主义实践及其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多边协调从区域向全球范围拓展。尽管国联机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无果而终,但国联为国家间合作所创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设想,包括集体安全、和平解决争端、经济社会事务合作、裁减军备以及公开外交等,为二战后的多边主义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打造一个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全球治理的最主要平台。随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多边机制发展,多边主义实践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人权等领域不断拓展。尽管受到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严重制约,但战后各种多边组织的蓬勃兴起,使得多边主义实践更加丰富多彩、多边主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后冷战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和依存日益加深,各种威胁和挑战的全球联动效应愈加明显,国际社会对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全球治理需求更加迫切。与此同时,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有力推动二十国集团、金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发展,也为提升联合国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推动多边主义健康强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当月轮值主席国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围绕“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举行高级别会议。 中新社记者 王帆/摄

  多边主义提升了国际关系的组织化程度,是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尽管多边主义内涵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变化,但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协调来减少冲突、增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动力一以贯之、需求持续增加,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公平正义日益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什么是真正的多边主义

  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参与多边机制各方利益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从集体利益而非个别或少数成员利益出发来协调相互关系、制定集体行动准则。这种理念集中体现在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集体安全机制设计上。集体安全机制是以和平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为基础,以集体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慑止可能出现的威胁和破坏和平的行径,达到维护每个成员安全的目的。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人们对人类安全和福祉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有了更深刻体察。国际社会不仅需要合作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际和平,还需要以更广泛的集体行动来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也就是说,必须通过维护人类整体安全来确保各国安全。

  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参与多边机制的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强弱,无论历史、文化、制度等差异,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反对等级观念和从属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权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构成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最重要准则。在坚持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多边主义还强调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各国都能在多极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遵守国际法前提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非歧视性原则,是为了让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能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益处,防止弱小经济体被边缘化。比如,《巴黎协定》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不同,为确保各成员方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发挥作用而确立的原则。

  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通过集体协商达成普遍通用的行为准则,而不由个别国家或国家集团来决定;规则一旦确定,参与各方必须一致遵守,不能搞例外主义和双重标准,否则会导致多边协议和多边机制运行出现“破窗效应”。随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它们对以非西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来发展多边主义的愿望持续上升,贡献也持续增加,必然要求进一步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在全球治理中更全面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与发言权,更全面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多边主义正遭遇严峻挑战

  近年来,个别西方国家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严重背离多边主义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公利之上,单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关税战、贸易战,严重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和全球供应链稳定,对多边主义造成最直接的破坏。

  从维护自身霸权出发,打着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的旗号,强迫别国选边站队,鼓噪建立所谓“亚太版北约”,还主导建立了在经贸、科技领域排斥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芯片联盟”等。这一系列排他性的“小圈子多边主义”,是在制造意识形态铁幕、分裂国际社会,严重削弱了国际社会协作应对全球挑战的集体行动能力,完全背离了当代多边主义倡导的安全和福祉不可分割原则。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说三道四甚至横加干涉;无视他国的正当发展权益,以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借口,动辄搞脱钩、断供、制裁,进行武力威胁甚至发动武装干涉。这种行径把自己的意志和标准强加于人,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是强权政治的翻版,与真正多边主义的平等理念背道而驰。

  对国际规则,一方面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立场,拒不遵守对其不利或不合其心意的国际规则;另一方面阻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制实施份额改革。这种“本国优先的多边主义”、“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仅导致众多多边机制运行遭到严重破坏,也使新兴经济体在多边机制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得不到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继续遭受侵害。

  可以看到,当今世界面临种种挑战,并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并不是因为多边主义本身出了问题,而恰恰是由于多边主义的要义没有得到真正践行。

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多边主义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人类是要接受一个唯我独尊的单极霸权,还是迎接一个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世界的未来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只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重新凝聚国际社会积极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共同挑战,携手开创共同未来。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凝聚多边主义共识。人类社会是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着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根植于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边主义重视集体利益、强调集体行动具有内在一致性。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单打独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赏的傲慢,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挑战,各国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同球共济”精神开展集体行动。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2日,联合国未来峰会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开幕。峰会通过《未来契约》及其附件,以进一步发展多边主义框架,适应未来发展,努力建设一个安全、和平、公正、平等、包容、可持续和繁荣的世界。 新华社记者 李睿/摄

  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世界上的事要由各国商量着办,不能再允许以所谓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胳膊粗”就听谁的,全球南方国家有权提出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坚持共商,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全球治理的共识和一致行动,是全球治理体系运行的前提。坚持共建,通过集体参与、共同建设包括经济、安全、环境等领域以及网络、外空等新疆域在内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全球公共产品稳定持续供应的保障。坚持共享,让全球治理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是全球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

  以国际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越要厉行国际法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强权政治就会横行无忌,弱肉强食就会大行其道。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的、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大国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更不能把“家法帮规”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

作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网站编辑 - 朱豫 校对 - 徐勇林 乔雪 审校 - 夏明月